- 秦臻;
重庆已有多项少数民族民俗艺术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相关主管部门已对列入非遗的民俗艺术项目进行了影像记录,但这些影像资料大多只是作为资料储存,研究者难以享用成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影像记录设备的普及,影像不应成为一种档案封存,而应充分发挥其记录、传承、传播功能优势,使重庆少数民族民俗艺术获得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从影像档案记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角度出发,探讨民俗艺术影像记录档案化的方法。
2020年16期 v.11;No.196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翟建东;
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设备都具有摄影和视频录制功能,影像也已经成为记录文化遗产的一种常态方法。在非遗抢救和保护的过程中,各类数字化技术手段频繁应用于对非遗的全面记录。本文以木蜡庄傩戏影像记录实践为例,主要从数字影像的记录流程和方法两个方面探讨数字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2020年16期 v.11;No.196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黄玉婷;
数字化影像本身具有双重属性,可以记录正在发生的事件,也能对其进行传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数字影像不应该只是作为存储和保护的工具,还应实现其传播的价值,让人们关注和参与非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非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数字影像记录不仅仅是保护非遗的目的,更应该成为数字媒体语境下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2020年16期 v.11;No.196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黄娜;刘青;马晴晴;郭金灵;
新媒体舆论影响着社会情绪及相关社会事件关注度的变化。新媒体如何对舆情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并引起社会关注而不致使社会情绪恶化,完成舆情事件的安全"引爆",正确引导新媒体舆论;媒体方如何构建更加健康的舆论环境,引导公众在更安全的范围内表达态度是当前新媒体舆论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江歌庭审案"的媒体报道和网络关注度数据为例,研究新媒体舆论中媒体对舆论事件的作用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2020年16期 v.11;No.196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 李丹颖;
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等移动终端传播方式的兴起,使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传受关系被颠覆,社会大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关注社会热点事件,随时随地发表观点、看法。由于发声门槛降低,网络舆论景观也在发生异变。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在社会因素、技术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网民群体出现强烈的群体极化倾向,由此引发的非理性网络舆论在社交媒体平台泛滥。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探究网民群体极化现象及在此现象影响下的网络舆论的特点、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策略。旨在帮助各社会主体反建构舆论,克服网络群体极化形成的非理性舆论乱象,共同维护和谐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
2020年16期 v.11;No.196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张欣;张贵群;
技术竞争激烈化、算法推荐个性化、信息传播隐匿化、网民结构失衡化等使网络舆情面临严峻形势。负面的网络舆情不断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信仰,亟须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入手,保障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
2020年16期 v.11;No.196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杨丽;涂鸣华;
《每日纪闻》是古罗马时期的一份手抄刊物,在外国新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受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国内学者并没有对相关史实进行过基于一手史料的梳理,也没有掌握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经过研究认为,古罗马早已有比较完备的信息公布系统,《每日纪闻》并非凯撒创办,而是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公布了已有的官方记录。其内容既有官方的公告,又有小报内容,是多种罗马信息公布手段的综合,其消亡的时间只能估测在公元3世纪左右。《每日纪闻》虽然是官报,但同时也具备了黄色新闻的某些要素。
2020年16期 v.11;No.196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黄伟亮;
《新华日报》的定位明确,坚持以读者为中心,设置"读者信箱"栏目和读者服务部,为读者答疑解难、提供帮助与生活指导,支持和指导各地成立新华日报读者会及开展活动,拓宽《新华日报》的传播渠道;坚持统一战线,巧妙借助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和国外传媒力量传播我党抗战救亡的正确言论,使《新华日报》成为了团结抗战力量的一面旗帜。
2020年16期 v.11;No.196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孟瑾;李文红;孟庆田;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打破了许多无关专业之间的壁垒,各种专业之间建立了联系,甚至形成了流水线式的联系。新媒体借助网络平台,有着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互动性强、形式内容丰富的特点。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查询信息和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和平台。同时,社会还对视觉设计师的整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不断完善自身。单纯的视觉设计师很难获得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这就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法。
2020年16期 v.11;No.196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李涛;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媒行业的用人标准一再提高,学生仅仅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而没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或缺少必要的实践训练,显然达不到要求。新闻写作教学需要改变传统模式,融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为一体,与社会需求同步。
2020年16期 v.11;No.196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刘磊;
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如火如荼,但专业技术强、人文素质高的媒体人才短缺问题也逐渐突显。本文讨论在融媒时代背景下,面对传媒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激增,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在传媒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新的挑战,对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进行粗浅的探讨,对大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提出一些思考。
2020年16期 v.11;No.196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徐悦淳;何明;
短视频的兴起释放了新的传播力量,也加速了信息传播渠道的改变,其在城市宣传方面呈现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一大批城市先后通过短视频进行宣传。
2020年16期 v.11;No.196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刘畅;
主题预设式移动直播的事件规定性给了策划团队相对充裕的准备空间,在准备周期内出镜记者作为最终呈现者要关注直播流程,从语言个体化、信息丰富化、表述准确化、言词具象化等维度进行语言规划满足该类直播的时代需求。本文围绕中央主流媒体2020年以来移动端主题预设式直播的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出镜记者语言规划及应用可及性。
2020年16期 v.11;No.196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王婷钰;林雪涛;
融媒体时代,明星代言广告因其独特优势成为众多品牌进行营销传播的重要手段。广告内容是明星代言广告的内在本质,重内涵、有创意的广告才是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关键。明星代言广告的形式大致分为影视广告、平面宣传和线下活动3类。明星代言广告应该充分并合理利用各种广告投放渠道,将它们有机结合,发挥出最优传播效果。
2020年16期 v.11;No.196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王岩;
广告收入是电视媒介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广告经营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映射着电视媒体发展状态。近年来,在新媒体发展不断推进的大趋势下,传统电视媒体面对着极大的挑战,广告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地方电视媒体,利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地方电视媒介在广告经营活动中的优、劣势以及机遇与挑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广告经营策略。
2020年16期 v.11;No.196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程现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因其特殊的内在生成路径以及外在传播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是教学语言的生成之源,课堂教学是教学语言的传播之基,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充分依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三个转换"、促成"两个统一",才能有效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效果。
2020年16期 v.11;No.196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田园;张季;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推进及相关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亟须构建一种更符合当下融媒体时代的思政教育模式。融媒体视域下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融媒体传播推广体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融媒体视域下信息手段的结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媒体意识素养等方式,加速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进和传播。
2020年16期 v.11;No.196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杨庆斌;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视艺术得到很大的发展。近几年,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逐渐成熟,形成产业化发展。在借鉴外国的综艺形式之后,新鲜有趣的综艺节目成为我国居民娱乐的重要方式。不仅如此,电视综艺节目还深入社区的文艺活动,将电视网络综艺的内容搬到社区文艺活动中,为社区的文艺发展提供良好的思路。本文对中国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音乐类真人秀节目模式在社区文艺活动的传播与运用。
2020年16期 v.11;No.196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王帅;郭晓丽;
抖音的风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新型平台,本文在分析传统文化的传播困境及抖音传播优势的基础上,探究传统文化利用抖音创新传播的策略。
2020年16期 v.11;No.19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武建萍;王燕芳;
新闻标题翻译对新闻本身有很大的影响,其质量会影响读者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本文将英语新闻的标题翻译作为研究主题,从目的论视角出发,采用增译、改译和拆译的方法,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旨在通过这些策略给译者提供建议,实现翻译的目的;为读者准确地传达新闻信息,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2020年16期 v.11;No.196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谭雅丹;李日;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新闻漫画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涌现出许多重要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诸多瓶颈。此前的相关研究习惯从新闻专业的角度解读漫画,而很少从漫画专业的角度解析新闻。因此,从新闻漫画的生产者(漫画家)群体的研究入手,发现新闻与漫画的关联,是打破这些瓶颈的必由之路。
2020年16期 v.11;No.19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卢佳慧;
中国或者亚洲单独的某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或者艺术形式并不能涵盖整个东方美学,真正的东方美学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逐渐演变形成的一种美学思想。本文对东方美学形式上的美、意境上的美和内容上的美3个层次,进行由浅到深的分析,在分析东方美学的过程中运用对应的研究方法,将其应用到媒体艺术中,用中国本土化的新媒体形式表达出来。
2020年16期 v.11;No.19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朱辰雨;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的灾难性事件,疫情期间国家遭遇重重挑战。《新闻联播》节目是将国家凝聚起来的核心要素,该节目的播出与收看形成了一种仪式,且该仪式能够通过信仰的共享构建团结与认同。基于此,本文对《新闻联播》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国家认同的建构进行具体分析。
2020年16期 v.11;No.196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桂子涵;
本文以发挥传统媒介与新型媒介合力为着力点,以健康传播KAP模式为框架,沿着知识获取、态度转变、行为优化的思路,对河南省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宣传动员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
2020年16期 v.11;No.196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胡晓静;
作为信息受众,老年人因受到身体、心理机能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处在弱势地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种不利影响进一步突显。本文从"信息沟"理论入手,探讨老年人在疫情中遭遇的信息困境,探讨老年人"信息沟"和"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并在各个层面提出应对措施。
2020年16期 v.11;No.196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赵学华;刘林;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产业也加快了传播的路径创新。为了使新闻传播产业的发展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以确保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质量,本文首先从强时效性、强交互性和高风险性3个方面介绍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征,其次增强公众对新闻事件的认识,充分发挥新闻引导的重要价值,以增强新闻媒体的功能优势为出发点,最后结合发展现状,着重分析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新闻传播的路径创新。
2020年16期 v.11;No.196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高恺宁;
近年来,"信息茧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对于"信息茧房",人们普遍对其存在认知偏差。从来源上看,"信息茧房"并不是因技术产生的,而是在传统媒体时代就已经产生,新媒体时代尤其是算法的发展使"信息茧房"现象突显;从发展上看,技术是"信息茧房"的催化剂,但并不能让"信息茧房"愈演愈烈,因为技术会不断完善和弥补不足;从实质上看,人们如今对"信息茧房"的高度关注,究其原因是算法的不成熟和人的不合理利用。
2020年16期 v.11;No.196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张碧含;
本文在互联网时代新零售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探究如何从用户角度优化线上生鲜配送新零售平台。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3个生鲜配送平台为分析样本,从个人使用媒介的5个需求维度,即认知、情感、社会整合、个人整合及压力疏解需求的角度,分析平台的现状和特征。对生鲜新零售平台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合理化的意见,促进主流生鲜配送新零售平台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为社会服务。
2020年16期 v.11;No.196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魏贵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次数越来越多,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英语新闻中的翻译问题。而隐喻是语言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修辞手法,并且在新闻文体方面被广泛运用。它能够让新闻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新闻内容。同时,它也使英语新闻的翻译难度加大。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隐喻的概念、在英语新闻中进行言语翻译的影响因素以及隐喻在英语新闻中的翻译原则,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英语新闻中的隐喻功能,提出隐喻功能在英语新闻中的翻译策略,从而帮助目标读者真正理解英语新闻中的隐喻。
2020年16期 v.11;No.196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范晓通;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元化,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意,电子政务的推行使得网络舆情在公共决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对公共决策的正面、负面影响,提出规避其负面作用、发挥其积极影响的参考建议。
2020年16期 v.11;No.196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宋烁烁;
自互联网兴起以来,网络社交媒体开始发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微博起到了重要的信息发布、信息传播等功能,尤其是在社会突发事件中,具有引导舆论传播、突出重点议题、促进社会合意等功能;但也具有局限性,微博由于受众基数大、多元性也容易引起谣言传播速度加快、扩散半径变大、次生舆情异化等负面影响。因此,微博作为大众参与社会事务、讨论社会议题的重要平台,必须担负起社会责任,积极把握好舆论走向,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2020年16期 v.11;No.196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王秀俊;
由于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猛烈,信息之间的共享和流通速度也越来越快,中国也逐渐走向国际化。新闻由于其自身的时效性,时刻都在更新和变化。新闻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其翻译的准确度也显得尤为重要,并且翻译的准确度也影响了大众所接收的信息的准确度。新闻的中文标题和英文标题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因此对于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研究十分重要。我们需要将最基本的功能翻译理论作为准则,并且在有效时间内对相关的翻译特点进行剖析。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英语新闻的选词特点,并探讨功能理论下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目的是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避免一些由于理解错误造成的不必要的误会。
2020年16期 v.11;No.196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李雅琦;
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做深度访谈的节目已然不多,腾讯新闻出品的《和陌生人说话》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个。这档节目超出了受众的期待视野,突破性地进行了适屏创新,并将关注点放在普罗大众身上,极具人文关怀。本文结合《和陌生人说话》第二季的实例,解读节目的创新和内涵,并对主持人陈晓楠进行分析研究。
2020年16期 v.11;No.196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奚婧娴;
2020年5月,南京广播电视台人文艺术类电视栏目《艺事荟》荣获了2019—2020年度江苏电视文艺奖优秀栏目奖,作为一档2018年12月才开播的年轻栏目,《艺事荟》为何能够脱颖而出,其背后有怎样的运作之道?本文对此进行探究。
2020年16期 v.11;No.196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李佳;
随着国家对真人秀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让素人在节目中出现成为一大难题。本文分析《令人心动的offer》,发现真人秀的成功与节目环节的设置和素人的选取密不可分。
2020年16期 v.11;No.196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柳佳阳;
新媒体的发展压缩了传统媒体的部分生存空间,人们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传统媒体的用户黏度有所下降。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在当前背景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为了应对新媒体视域下的各种挑战,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应当提高专业技能,拓展自身视野。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台播音主持必备的特征、技巧、特点展开具体分析,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2020年16期 v.11;No.196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王昊宁;
在当前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更多的信息获取方式展现在了大众面前,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使用多种终端设备对信息进行编辑和发送,人们处理信息的速度都较以往更快。传统电视媒体作为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拥有比其他媒体更多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优势明显。面对日渐复杂的媒介环境,若想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立足于自身特点,加强对媒介环境与电视节目生产之间关系的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尝试。
2020年16期 v.11;No.196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高燕博;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打破了娱乐类综艺独占市场的局面。但是,有些文化类综艺却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本文从叙事话语的角度,分析由同一家公司制作收视差别却极大的两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本好书》与《见字如面》,分析节目呈现中叙事话语的异同,从而对以后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制作有一些启发。
2020年16期 v.11;No.196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张立根;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虽然有其突出的优势,如优质的声音与图像、视听的结合和强烈的场景感,在媒体行业地位较高,拥有强大的话语权。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及面临的发展困境。地方电视台的发展处于尴尬和不利的境地,除了利用当地的新闻资源制作简单的"新闻快餐",地方电视台要如何突出重围?依靠当地的文化资源打造本土品牌电视栏目,是个值得深思的建议。喀什人文资源丰富,如果说"瓜果之乡"是对喀什物产的最佳代言,是喀什自然资源的名片,那么毫无疑问,"歌舞之乡"" 民族风情之都"以及颇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喀什最值得骄傲的优势。本文依托喀什的人文资源,对打造品牌电视栏目进行探讨。
2020年16期 v.11;No.196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廖洋益;
作为综艺节目中的一种类型,女性综艺从出现至今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中年女性群体基本被排除在外。最近大热的女团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中年女性为主角,提出打破年龄界限的观点。本文对该节目进行分析,旨在改变社会的刻板印象,更真实地展现中年女性的特点。
2020年16期 v.11;No.196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董军;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新媒体的发展进程。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媒体发展形态还是节目的呈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播音主持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的播音主持工作,播音主持人就必须积极改变传统思想观念,以受众的实际需求作为导向,开辟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本文对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
2020年16期 v.11;No.196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龙梅;
《声临其境》是湖南卫视于2018年推出的一档配音类综艺节目,其创意构思独特、艺术内涵丰富,节目邀请大量娱乐界大咖参与以吸引观众眼球,而高品位的配音艺术魅力也能吸引大量配音领域的专业人士及配音爱好者。前三季播出后,广受观众好评。这档题材特殊的综艺节目兼顾娱乐性与艺术内涵,这也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节目凸显出的人物特色,也是抓住观众眼球的最关键因素。本文以《声临其境》的第二季节目为例,简单探讨这一季节目中人物的特色。
2020年16期 v.11;No.196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李晓;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种自媒体平台相继问世,传统的广播媒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对此,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型。本文简要介绍全媒体,并分析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转型方向。
2020年16期 v.11;No.196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王泽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视频网站迎来全新的发展图景,科技化、智能化、场景化的产品内容相继涌现,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的传播方式与宣传策略符合当下的传播特点,我国的视频网站综艺节目取得全新的进步。在海量信息充斥生活的时代,智能定制产品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视频网站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制造更多受众喜爱的视听产品。本文以芒果TV出品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探索新媒体语境下的视频网站综艺节目发展道路。
2020年16期 v.11;No.196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袁素文;
动画是一门综合视听艺术,包含绘画、音乐、文学、摄影等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作为文化产业之一,中国动画电影也不断探索与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创新,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文化,《白蛇:缘起》便是作品之一。电影把水墨国画、诗词、儒道等传统文化表现元素融入场景设计、影视编曲、故事细节和人物设计中,在"历史文化资源融合""视听语言""经典文本陌生化改写"3方面给本土民间文学改编动画电影带来启示。
2020年16期 v.11;No.196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王涵;
在融媒体的时代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创作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革。2020年春节,情景喜剧《爱情公寓》最终季的播出引发热议。其中交互形式的应用、竖屏制作模式的尝试、音乐剧类型的结合对于影视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对影视剧发展策略的研究,分析融媒体如何影响影视内容、形式和行业,探究影视在媒体资源整合大环境下发展的可能性,提出影视剧未来发展的一些创作新要求。
2020年16期 v.11;No.196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高鑫;史民峰;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影像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期。微纪录片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对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从长安到罗马》,探索微纪录片的背景与发展,在影片形式多元并存的环境下,从历史的存在与认知、真实性与戏剧性、强调细节三个方面阐释微纪录文化的真实性品质。在纪实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下,深入挖掘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性,引领主流媒体发展趋势。
2020年16期 v.11;No.196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何玉婷;
近些年来,我国掀起"网剧热潮",其中古装题材一直备受观众喜爱。《锦衣之下》作为一部经典IP改编的古装爱情悬疑剧,一经播出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评分、受众面、观看量等方面脱颖而出。如今,网剧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网剧也已成为各资本关注的焦点、争相追逐的对象,网剧未来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2020年16期 v.11;No.196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吕靖雅;
如今,音乐已经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除了大众熟知的影视剧片头曲和片尾曲以外,时常响起的背景音乐也已经成为影视剧的标配。影视剧音乐类型众多,包括人声演唱的歌曲和无人声伴奏等,在各类影视音乐当中,钢琴音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声音清脆悦耳,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渲染各种气氛,因此,影视作品中经常采用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以此来带动观众情绪。本文主要分析影视作品中钢琴音乐的美学价值,并举例分析其应用方式。
2020年16期 v.11;No.196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廖紫塬;
2020年2月,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影片《寄生虫》在奥斯卡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四项大奖,这不仅是韩国电影首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是整个亚洲首次获得最佳影片。韩国导演都喜欢用隐喻去表达自己电影中更深层的主题,奉俊昊导演也是如此,不仅在情节线索上处处有隐喻,其画面的构图、对光影色调的运用,也是为电影的隐喻做建构。
2020年16期 v.11;No.196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赵瑞华;
生态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以人的诗意地栖居为哲学宗旨,以改变人类当下的非审美状态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为目标。《舌尖上的中国》是将展现美食文化与传播生态思想两者相结合的一次成功探索。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为例,从生态美学思想中的生态整体主义和生态和谐观两方面对其进行美学阐释,挖掘出该纪录片背后所蕴含的生态思想,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体现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
2020年16期 v.11;No.196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胡康;胡小羽;廖江璐;王磊;
本文的研究通过收集到的与气象服务关联的网络新闻报道、大数据以及新媒体渠道发布的消息等,对江西省公共气象服务的情况进行研究总结,通过影子价格法,评估了江西省公共气象服务的整体效益。根据研究得出下述结论,从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角度来看微博取得的成果最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取得的服务效益与电视大致相同,相比之下微信的效益要比微博低很多,发展前景良好,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所以,主管气象服务的单位需要重视社会宣传的工作,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进行气象服务的推广,重视对公共气象服务进行效益评估工作。
2020年16期 v.11;No.196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 孙啸武;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融媒体时代已经悄悄到来,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不仅仅通过电视或者报纸的传统形式,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获得。如今新闻的传播形式、主体、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新闻工作者们对自己的角色将有新的认知,在这样的融媒体时代,面对新的舆论环境,新闻工作者要做出怎样的转变,要怎样提高自身创新力,迎合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1])。本文将针对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转型与坚守进行探讨。
2020年16期 v.11;No.196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夏潇然;
在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快速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人们获取网络信息越来越便利,网民人数激增。大众对互联网不再陌生,互联网给人们提供更多工作和休闲娱乐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由原来的广播或报纸等传统媒体变为如今的互联网,可以说我国正进入泛娱乐化时代。新兴媒体的新闻类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娱乐等,而娱乐化的新闻也逐渐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原本严肃的新闻内容以一种娱乐化的形式报道给大众,在激发大众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让本该严肃、真实的新闻丧失自身作用。
2020年16期 v.11;No.196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余虎;
大众传播时代,媒体在公益(慈善)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媒体做公益(慈善)都有哪些规律可循?是否存在一定的定式?媒体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升媒体做公益(慈善)的水平和能力?本文从传播学规律出发,结合作者所在媒体从事的公益活动实践案例,对媒体公益(慈善)传播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2020年16期 v.11;No.196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杨帆;
信息时代为舆论引导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进一步做好舆论引导管理工作创造了新的空间,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将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管理工作放置于信息时代的宏观社会背景下,突出把握新媒体介质属性和新媒体传播特点,深入探讨突发事件舆论发端、产生、成熟、扩大和消弭,思考突发事件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分析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管理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2020年16期 v.11;No.196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王尊;
新媒体时代,医护人员职业形象常常因各类舆情热点事件而不断负面化。这既包括医护人员自身的原因,也包括网民认知特点和网络传播规律的原因。对此,应当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医护人员职业形象的重新塑造,通过对医生职业道德的强调、医护人员危机事件的管控、医闹群体和"网络水军"的打击以及患者情绪和态度的疏导等,以减少造成医护人员负面形象的事件和舆情的传播。
2020年16期 v.11;No.196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匡宇英;
智媒化是智能技术与媒介实践深度融合的表现,人工智能下的新闻传播开创了媒体新格局,"智媒化"传播特征凸显。目前,新闻传播中对"智媒化"的应用越来越多,由智能技术驱动的新闻传播媒介变革势在必行。本文以"智媒化"为切入点,阐述人工智能下"智媒化"新闻传播的特点,重点探讨人工智能下"智媒化"新闻传播的困境与出路,旨在说明新闻传播中"智媒化"应用的重要性,以期指导实践。
2020年16期 v.11;No.196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董智勇;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激增的同时,新闻报道发布的门槛也随之降低。在社交媒体上,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这对于新闻记者和编辑的写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新闻写作的质量,抓住更多人的眼球是每位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对如何构建严密的逻辑框架,提升新闻写作质量进行分析。
2020年16期 v.11;No.196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陈晶磊;
新传媒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兴媒体的崛起使大量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从传统媒体转变为新兴媒体,新兴媒体开启了流量为王的时代,大流量意味着高传播效率,传统媒体在市场的影响下也逐渐开始将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向新兴媒体靠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传统媒体在新传媒时代的转型升级之路仍然任重道远,需要传统媒体人对其孜孜不倦地进行深度探索。基于此,本文对新传媒时代传统交通新闻报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传统交通新闻报道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以期研究结论能够为传统交通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一点指导性意见。
2020年16期 v.11;No.196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万镇黎;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新闻采编模式带来了冲击。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精准预测新闻线索,对新闻受众兴趣以及行为进行准确的把握,了解受众的新闻获取习惯。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新闻媒体可以按照用户不同的兴趣,针对他们的兴趣进行精准定位,建立用户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使新闻采编模式快速更新,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新型新闻采编系统,能够满足多元化用户的需求,并且能够准确定位,有效提高新闻产品的效率,希望能够给相关研究人员借鉴和参考,以提升新闻采编质量。
2020年16期 v.11;No.196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吴军勇;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无论是内容还是传播渠道,都在不断创新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成为编辑记者内容生产和传播绕不开的要素,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语言,为报道添色,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围绕"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如何使用网络语言"这一话题展开论述。
2020年16期 v.11;No.196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商一兵;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传统广播媒体拥抱时代、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并积极投入实践。短视频、微信、微博、APP等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广播的传播力。但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广播记者,提升广播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绍兴新闻频率《新闻纵贯线》栏目的记者培养为例,探讨新时代下记者的培养之路。
2020年16期 v.11;No.196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姜木金;
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人们的消费习惯、出行习惯以及社会需求、生产经营模式乃至投资方向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地方党报的报道视角也必须随之而变。
2020年16期 v.11;No.196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 孟凡秋;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明显冲击,如何顺应时代变化,适时转变,拓宽发展路径,是报纸新闻编辑应该关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新时期报纸及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变化,然后探讨数字化时代对报纸新闻编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最后提出数字化时代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途径。
2020年16期 v.11;No.196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尹艺蓓;张紫薇;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在融媒体时代,地方媒体能否准确把握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创新表达扶贫报道,关系到能否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本文从如何选择扶贫报道的角度等方面入手,对融媒时代地方媒体扶贫报道的创新表达提出建议。
2020年16期 v.11;No.196 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栗晋波;
地市党报是我国新闻宣传的主要平台,能够完善我国的新闻体系,促进新闻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对地市党报记者如何增强"四力"进行分析,从其重要性展开,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提升我国地市党报记者的能力,推动新闻媒体的现代化发展,并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2020年16期 v.11;No.196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秦炜;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我国进入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技术在给大众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新闻阅读服务的同时,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微博、微信、头条号等平台阅读新闻、了解时事,这不仅给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带来很大影响,而且给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鉴于此,在融媒体时代实现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优化转型,进而提升报纸新闻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报纸新闻编辑工作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融媒体背景下报纸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现状、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报纸新闻编辑工作优化转型的策略,旨在提升报纸的市场占有率,帮助其走出困境。
2020年16期 v.11;No.196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罗勇;
融媒体时代,媒体传播平台越来越多,新闻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要想从一片"新闻海"中脱颖而出,必须依靠高质量的作品。作为地方媒体,三峡都市报社以"加强新闻策划"为突破口,实施全媒体提质行动,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20年16期 v.11;No.196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丁虞;
新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记录者、推动者。数据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新闻内容生产也应加大数据驱动力度。数据新闻生产流程复杂,其中作为先决条件,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对媒体而言,极为陌生,挑战难度大。很多媒体甚至对于何为数据、数据应如何处理、数据与大数据等基本观念存在严重误解。本文首先厘清这些误解,并基于3个实例探讨媒体在数据新闻生产中获取数据、处理数据的几种现实路径。
2020年16期 v.11;No.196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廖致涓;桂锡波;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媒体倾情服务民生、赢取读者芳心,是永恒不变的办报宗旨。本文结合《江北报》近年来民生报道方面的做法,进一步诠释"传递党政声音、关注社会民生"的办报宗旨和理念。
2020年16期 v.11;No.196 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张晓彬;
这些年,"三农"理论有了很大发展,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农村版作为重庆日报联结城乡、服务"三农"的专业性报纸,更是应该义不容辞地为之发声,"三农大讲堂"便是在这种大趋势下诞生的。它很好地解读了国家对"三农"的相关政策,及时将专家学者和"三农"工作者对当下"三农"工作出现的问题、发展的方向而产生的思考和见解反映出来,为重庆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2020年16期 v.11;No.196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王蓉;
新闻从业者和新闻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在国外,如Tortoise、Axios一样的新新闻品牌有机会重铸命运,告诉人们,看新闻还有不一样的选择。慢新闻以不同的速度发展——影响它们发展的障碍正在消失。而在我国,作为国内首款慢新闻APP平台缔造者,《重庆晚报》的路任重道远。在融媒体时代,如何深度理解慢新闻的优势与劣势,在新环境下扬长避短?这需要一种新的尝试。
2020年16期 v.11;No.196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陈志刚;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事件、舆情舆论在短时间内聚集,从发生、发酵到爆发的时间大大缩短,对新闻媒体发现的敏锐度和迅速捕捉能力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2003年的SARS(非典)到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病毒),再到2020年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同时,舆情也随之爆发。新闻媒体在引导人们了解疫情、抗击疫情、预防疫情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个别媒体在关注疫情的过程中出现隐瞒疫情、回避疫情,或者以讹传讹、夸大疫情的倾向。面对汹涌而来的各种舆情,不是选择正确地引导疏导,而是放之任之,置之不理,完全忽略了新闻媒体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其表现为世人所诟病,其公信力遭公众质疑。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媒体在特殊时期不能主动作为,忽视了媒体在非常时期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疫情对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是一次考验;舆情对新闻媒体的价值引导也是一次考验。面对疫情与舆情,新闻媒体如何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抉择?如何接受双重考验?本文尝试从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舆情引导两个方面探究答案,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2020年16期 v.11;No.196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黄叙浩;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新闻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党报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做好新时代的经济新闻报道使命在肩、责无旁贷。本文以南方日报实践出发,结合多个报道实例,阐述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2020年16期 v.11;No.196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汤秋黎;
相较于传统媒体,融媒体同时具备多种媒体的特征,充分体现媒体的功能与作用。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体新闻叙事已发生相应的变化,不仅媒介平台更加出色,新闻文本的内容及叙事策略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媒体新闻叙事要更加符合融媒体的需求,必须对新闻叙事策略进行创新。本文从融媒体及新闻叙事的角度入手,在分析融媒体新闻叙事特征的基础之上,探讨调整和优化融媒体新闻叙事的具体策略。
2020年16期 v.11;No.196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贺子洋;
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务新媒体正逐步走进公众视野,并迅速成为连接政府和群众的桥梁,使得政府部门发布信息和公众接收信息的速度、频率、效率都大幅度提升。但政务新媒体的运营现状并不都尽如人意,尤其是新闻素养水平的不足,使一些政务新媒体平台屡屡出现问题。本文研究应如何正确地使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政务媒体进行创新和优化。
2020年16期 v.11;No.196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陈俊;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倒逼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也要提升捕捉新闻信息点的职业能力。这些能力能够有效保障采访的质量,同时也与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自身综合素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探讨在新时期广播电视台记者提升采访艺术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明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为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提升采访艺术提供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艺术表现能力,给相关研究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2020年16期 v.11;No.196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王冬梅;
新闻传播中,采编工作是其最重要的环节,其中整合性、科学性和多样性是采编工作中比较突出的特征。本文通过分析融媒体时代采编工作如何发展以达到采编工作和融媒体时代共同进步的目的,希望可以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
2020年16期 v.11;No.196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旦正吉;
新闻编辑需要有效整合文字与图片,处于不同部门的新闻编辑工作侧重点不同。新媒体迅速发展,党报新闻编辑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党报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基于新媒体对党报的影响,探讨如何培养党报新闻编辑记者的策划意识,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2020年16期 v.11;No.196 1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布阿依夏木·热合曼;
互联网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报社编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基于此,本文分析如今媒体融合时代的具体优点,以及在此形势下报社编辑面临的危机、新闻编辑无法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报社工作的形式单一枯燥与严重缺乏时效性等挑战,并提出转变传统的编辑思维、大力培养专业的编辑人才、了解受众的具体需求、强化编辑的责任意识等措施。
2020年16期 v.11;No.196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陈日芳;
地名词典常见的编校问题有政治性错误,民族性、宗教性错误,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标点符号错误。对书稿中的这些错误,编校人员在编校的过程中应提高警惕,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错误。
2020年16期 v.11;No.196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 张昊越;
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历来是我国图书出版单位格外重视的问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图书编校质量的地位日益突显。综观全行业,图书编校质量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解决。在当下,图书出版单位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必须适时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管理模式,才能做好编校质量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年16期 v.11;No.196 18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韦勇;
本文从责任编辑的角度,叙述"走出去"项目——高中物理教材的具体出版流程,包括高中物理教材的组稿、送外审、社里的"三审三校"和交付等阶段,点明这些阶段责任编辑应该怎样做以及应该注意什么。通过本文的叙述,希望能让编辑们在做"走出去"项目时少走弯路,探索更佳出版流程,出版更多、更优秀"走出去"佳品。
2020年16期 v.11;No.196 18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 高翔宇;
出版物网络发行渠道是互联网时代出版物的重要发行渠道之一。现阶段出版企业存在多种不适应网络时代新型营销方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依赖传统发行渠道、缺乏专业网络营销人才和出版企业知名度不高3个方面。出版企业应重视网络发行渠道,优化企业管理结构,通过搭建出版企业自办网络发行渠道、组建专业出版物网络营销团队和打造出版企业的知名品牌等方式,提高出版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力。
2020年16期 v.11;No.196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熊家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媒体行业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以手机等智能设备为载体的新媒体的广泛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得到彻底的改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纸质图书带来巨大冲击,给出版编辑工作者带来巨大挑战。本文着眼于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对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旨在探寻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创新路径,使图书出版编辑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
2020年16期 v.11;No.196 19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唐飞;
大数据时代对各行各业将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出版社转型的几个方向的分析,浅谈编辑在大数据时代应具备的素质,具体包括专业基础素质、数据分析预测能力、内容创造重组能力、内容呈现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5个方面。
2020年16期 v.11;No.196 19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雒仁生;
本文从编辑工作的实践出发,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汇总成9个方面,包括编校错误、师徒制、选题策划、批评、出差、书店调研、作者资源等,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会遇到并且需要妥善解决的,以期给编辑以参考和借鉴,更是抛砖引玉,和同人交流。
2020年16期 v.11;No.196 196-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肖竣文;
图书出版行业在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除了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外,更要严把质量关,不断提升图书品质,出版高质量的作品。本文针对科技图书中出现的规范性与统一性等质量问题,如地层术语的混用等,依据地学专业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的经验,结合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归纳与总结。
2020年16期 v.11;No.196 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 熊亚娟;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不断创新,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新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逐渐被受众接受。为了促进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必须让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实现资源共享及有效融合。本文对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融合策略。
2020年16期 v.11;No.196 24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李宏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获得全新的传播方式,且内容更加丰富,传统的新闻壁垒被打破,去中心化传播格局就此形成。现代媒体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涉及服务这一板块,尤其是知识服务。党中央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提出打造特色化新型智库的要求,党报因此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地方党报建设智库型媒体的基础上,提出智库型媒体建设的原则,并探索地方党报建设智库型媒体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2020年16期 v.11;No.196 24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匡嘉林;
央视春晚连续4年收视总人数不断上升,不断引发"数据海啸"。本文从当前媒介融合趋势出发,论述2019年央视春晚融媒体传播的具体做法和产生的效果,分析央视春晚融媒体传播带来的启示。融媒体传播要重视移动端传播、短视频传播、互动性传播。央视春晚融媒体传播的做法、效果和启示,说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重视和加强融媒体传播一样大有可为。
2020年16期 v.11;No.196 24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陈穗岚;
新媒体时代下人们更热衷于在互联网上搜寻信息,如今,传统纸媒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纸媒也实现了转型,将业务重心逐渐转移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上来。如何实现微信公众号的良好运营,提高报纸媒体的行业竞争力,需要每位从业人员深入思考研究。本文以东莞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报纸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发展的策略。
2020年16期 v.11;No.196 24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陈兆婷;
互联网引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变革,不仅改变媒体发展格局,也改变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与网络媒体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联系实际,就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路径进行分析论述,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2020年16期 v.11;No.196 251-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郝晓萍;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促进能源企业融媒体新闻宣传创新,有助于塑造优质的企业形象,对科学引导能源企业的社会舆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围绕大数据技术下能源企业融媒体新闻宣传的重要性,从结合能源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宣传工作、通过能源企业新闻中心进行宣传、完善舆论引导机制与加快新闻宣传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对策,旨在促进大数据技术下能源企业融媒体新闻的创新发展。
2020年16期 v.11;No.196 25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谈秀彩;
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近年来的发展成效为蓝本,从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舆论阵地;创新引领,推动深度融合;打造品牌,增强广播影响力等方面入手,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对农广播的发展路径。
2020年16期 v.11;No.196 25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